当前位置:
典型案例
详情
这十年·学银案例丨苏州市职业大学:基于职业教育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学分银行建设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10-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等要求。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相关建设任务和要求,为学分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年来,在教育部的全面部署下,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为代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涌现出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学分银行建设案例,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期推出苏州市职业大学、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和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持的《职业教育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学分银行建设实践探索》案例。



 
一、案例简介    

   

职业教育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简称资源库)建设项目由教育部批准立项,苏州市职业大学、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和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持。项目依托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汇集了国内21所重点院校、25家智能制造知名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等机构多方优势资源共同建设,围绕服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智能制造数字博物馆、智能制造信息库、智能制造社会服务库、智能控制技术学习中心、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课程资源中心、智能控制技术案例中心等模块;现拥有注册学员33126名、优质数字化资源22855条、题库15600道;服务中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从业人员培训、社会人员学习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基本素养、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柔性适应智能控制技术技能人才。

苏州市职业大学依托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有效推进学分银行建设,构建了联盟内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根据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对接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和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制定了基于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资源库课程教学标准;制定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享版),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增强其终身学习“立交桥”功能;通过开展“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发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时时、处处、人人”泛在学习的优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谋划,建立资源库长效运行机制              

             

为确保资源库建设质量,实现共建共享,资源库联盟通过科学谋划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与措施,探索构建了校企共建共享资源建设机制、资源建设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学分互认机制、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与考核机制、资源应用推广激励机制、持续更新机制等,有效保障了资源库的课程开发质量和应用质量;出台了《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校际学分互认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联盟院校的学生在弹性学制期限内可以申请相关课程的学分互认;为了更有效地推进互认办法的实施,制定了《职业高等学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享版)》及资源库平台课程配套的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转换规定的相关课程标准,也制定了《职业教育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学分互认协议书》,保障了在资源库平台学习符合学分互认条件的课程并获合格成绩的学生,可到所在学校教务处办理课程替换和学分认定的相关手续。

(二)分层教育,对接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转换              

             

结合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实际,资源库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企业课程和创新课程,构建分层次个性化课程体系,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

根据现代职教体系“3+3”中高职分段培养专业学生学习需要,苏州市职业大学依托资源库统一规划中高职衔接6年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将资源库中的《工程制图与数字化表达》《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课程纳入中高职衔接课程。3+3分段6年制中职阶段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衔接课程,衔接课程考核的成绩纳入专科阶段学习成果认证并进行相应学分转换。另外,根据江苏省专接本教学的需要,苏州市职业大学依托资源库开设了《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等专本衔接课程,专接本在籍学生专科段所学习的课程成绩可以折算计入本科段衔接课程成绩。

(三)拓展时空,开展“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              

             

               

               

图 随新生录取通知书发放的“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通知

苏州市职业大学从1998年开始试行学年学分制,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分制管理经验,尝试学分制下的选课、选教模式,2007年成为江苏省首批批准实行学分制的5所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随着高职招生学生生源多元化、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多样化、用人单位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化趋势的发展,分层化教学、模块化实施、柔性化管理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学校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探索。基础性课程按学生原有基础及发展需求实施分层化教学,专业课程依据学生需求及未来职业定位需要实施模块化教学,教学管理开展学习成果积累、课程替换、学分互认等柔性化管理。2018年,学校面向提前招生录取学生实施的“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时时、处处、人人”泛在学习的优势,是深入开展国家职业教育倡导的“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银行”实践创新的一项重要探索。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连续4年(2018-2021年)从6月份到8月底,随新生录取通知书面向提前招生录取和对口招生的学生发放资源库学习账号,开展“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新生还未到学校报到就可以通过手机在资源库学习平台“微知库”上选修《智能制造时代的工匠精神》《人工智能技术》等5门先修课程。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门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网上考试,就可以获得学校公共选修课2个学分,实现“带着学分上大学”。


               

               

图 资源库课程学分证书

END          
图片          
END          
图片          

 



 
三、创新点    

   
(一)构建了联盟内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形成统一的学分互认实施标准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率先落地,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在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一项创举。苏州市职业大学依托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建设学分银行,建立基于资源库的学分银行实施标准体系,推动联盟内部的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实现相关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和兑换,使其能够作为国家学分银行的一个重要补充,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增加新的内涵。


             

(二)提供了多元成才及学习成果转换的新路径,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学习对象包括教师、在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服务学历层次以专科为主,也包括应用型本科、中专等。资源库构建了基于共建共享联盟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有效减少了学生重复性课程内容的学习时间,实现了从中职到高职、从高职到本科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以及同类课程学习成果互认认证与学分转换,架设多元发展学习“立交桥”,满足广大学习者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发展的需要;同时结合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实际,更新优化专业教学资源,持续注入体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优质资源和实践案例,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案,从而使学分银行作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功能更加显著。


             

(三)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填补学生学习空窗期


           

在线课程打破了高中与大学间的隔阂,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也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与高中课堂相比,大学课堂在授课模式和思维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面向提前招生录取的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的实施可有效地填补学生从录取到正式入学间三个月的学习空窗期,让学生可提前熟悉大学广泛采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形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融入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加对未来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四、应用效果    

   
01            

促进“岗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资源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联盟发布了《职业高等学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享版)》与相关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开展资源库联盟之间多种形式学习成果(包括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使学分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资源库各课程标准均参考了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教学要求。许多课程积极开展“课证三融合”,即课程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技能标准融入教学目标、将1+X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将1+X考核要求融入课程考核。

联盟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制造(CAM)课程团队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深度对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和“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1+X”职业技能证书标准要求,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岗位要求为基础,重构课程内容,形成零件造型、零件装配、平面加工、曲面加工4个教学项目及24个任务,所选任务都来源于企业,可对接实际工作岗位。课程团队结合军工行业以及社会招生生源特点,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二研究所等多家军工企业合作,开发了军工特色实训项目。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课程团队组织实施以赛促教,开发了赛证融合的拓展项目,项目任务均为历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题;经过不断修改完善,使“岗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资源体系逐渐趋于成熟。

02            

推动联盟院校教学改革及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满足联盟校际学分互认的规范标准,形成校际良性合作和竞争,各联盟校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应用课程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整合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融合三维测量、数模重构、3D打印等前沿技术,通过综合、开放、生活化的实践项目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促进了学生技能的提升,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机器视觉识别技术课程团队积极探索教学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始终将教学内容与新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随着摄像头系统、微信和支付宝的扫码操作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机器视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扩大,课程团队对“机器视觉识别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在教学中,教师在深入讲解经典机器视觉知识的同时,可将当前最新的机器视觉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与行业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如基于稠密深度、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与识别、图卷积神经网络等,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与行业应用及当前流行的软件平台,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黎明职业大学“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课程内容涵盖了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岗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最新要求,涉及到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OMRON视觉、西门子PLC与机器人通信、西门子数控技术、MES系统等知识与技能。课程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大赛设备为案例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在工业机器人系统方案设计、操作、编程、运行与维护的技能。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2018年至2021年间,共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校际学分互认管理办法的实施,强化了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以人为本综合素质评价,使学生可以获得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国内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基础薄弱的职业院校借助资源库平台可获得优质资源和教学改革方法、教学实施样板,利用数字化教学内容、混合式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使师生角色和教育方式都发生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专业教育发生变革。资源库一旦形成区域性课程群,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增多,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倾向选择学习,接受更个性化和优质化的教育。

03            

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019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谢俐将苏州市职业大学开展的“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作为“资源库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进行了推荐。他提到“资源库可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有机整合传统课堂和在线教学的优势,记录分析学习轨迹,为随时随地学习提供支持”。


                 

                 

图 教育部领导分享“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

“带着学分上大学”活动是对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能学”的一次检验,是对“学习成果积累”的一种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使用便捷、应用有效”的要求。四年来共有2749人参加了该项活动,其中通过考核获得结课证书的共有1365人,学生自愿申请并办理学分认定获得学分的共有1166人。

END          
图片          
END          
图片          

 





END